由於先天性的皮膚結構問題,濕疹患者的皮膚表層細胞容易脫落,失去應有的天然保護功能,減低皮膚的抵抗能力,容易受細菌感染;亦因患者皮膚表面的水份較易蒸發,一般而言,患有過敏性皮炎者的皮膚會較為乾燥,甚至有龜裂的情況。因此,外界物質(如化學物質、致敏原)會滲入患者皮膚,長時間刺激皮膚的免疫細胞,形成皮膚過敏現象。濕疹患者同時患上鼻敏感、哮喘和食物敏感的機會率都較一般人高。
濕疹患者有可能會有心理上的後遺症。以小童為例,他們的臉部發炎部位會有紅腫現象,影響外觀。他們或許被其他同學取笑和欺負等,若情況持續,患者會失去自信;還有,皮炎患處十分痕癢,晚上時情況更壞,會影響患者的睡眠質素,令學習時不能集中,不但構成學業上的問題,患者的情緒上亦會較為暴躁、不耐煩等。
濕疹的病徵明顯,在診斷時並不困難,最重要的是找出誘發病症的根源。
濕疹症狀:皮膚癢及乾燥, 紅腫, 龜裂, 損傷(因長期搔癢), 皮膚變厚
過敏測試 - 在診斷嬰兒和一至兩歲的小童,首先要檢查他們有否食物過敏。有研究指出,約有40-50%的三歲以下患有過敏性皮炎的小童有食物過敏的現象,但在少年和成年病人較為罕見。 環境致敏原如塵蟎、霉菌和動物毛屑等,和接觸性致敏原如金屬、顏料、防腐劑等亦會引起過敏反應。
下一步驟是證實患者是否有細菌感染的跡象。在患者發病時的皮膚表面抽取部份細菌培養,測試它有否抗藥性。若患者的抗生素藥物劑量不足時只能去除部分細菌,存活下來的會為求生存利用基因轉變等方法產生抗藥性保護自己,故再使用抗生素時則需加倍注意。
患者首要找出誘發皮炎的主要原因。治療過敏性皮炎的方法是保護皮膚,防止接觸致敏原或刺激皮膚的物質,以及使用消炎藥物等。亦可選擇脫敏治療減輕皮膚過敏的問題。
濕疹最基本的問題是患者的皮膚結構有缺陷 ,因此最好使用能增強皮膚屏障功能的護膚品,如油質類的護膚霜。皮膚乾燥時必須加強保濕,最有效的保濕方法是浸浴。
當患者對食物或環境致敏原有過敏反應時,便需迴避有關致敏原。
類固醇可有效消炎,不過有研究發現,類固醇會令患者的皮膚保護功能惡化,當濕疹病發時,類固醇可消退炎症,但長期使用會導致患者的皮膚保護功能受損。類固醇的其他副作用:皮膚萎縮, 皮膚變薄, 出現血管斑, 反彈性皮膚炎
因類固醇藥膏不適宜長期使用,目前市面上有售由抗排斥免疫藥物製造的非類固醇藥膏,亦可達消炎作用,但避免了類固醇的副作用,是較為安全的治療過敏性皮炎藥物。儘管如此,非類固醇藥膏的療效始終不及類固醇,所以只能作預防的角色,當患者的皮炎情況已受到類固醇藥物控制時,便可用非類固醇藥膏作預防性使用。
嚴重過敏性皮炎的患者,單獨使用外塗藥物難以控制病情。一般來說,他們的免疫系統已是極度過敏,而血液內的IgE抗體相當高,如局部外塗藥物無效時,須使用口服藥物治療。
若患者的濕疹與環境致敏原有關時,可考慮接受脫敏治療。 據香港的環境,塵蟎是主要的環境致敏原。如患者的濕疹已受到控制時,尤其患者本身有其他由塵蟎引起的過敏問題(鼻敏感和哮喘),便可進行脫敏治療。患者在選擇脫敏治療時要小心,若濕疹還未受到控制時進行脫敏治療,反而會加劇病情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