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過敏症其實已經周旋於你與我之間。在氣溫和季節性的氣候轉變時,你會有流鼻水、痕癢、打噴嚏,又或是吃完某種食物後,皮膚出現紅腫和痕癢,便證明了你可能患上過敏症。 過敏症是最常見的長期病患,當中包括鼻敏感、濕疹 、哮喘、食物敏感、接觸性皮膚炎、過敏性咳嗽、過敏性結膜炎等等。
過敏症發生的原因是因為身體對本來無害的物質產生不正常的免疫反應。當有害物質如細菌和病毒入侵及破壞身體的組織時,身體便會發出危險訊息,使免疫系統即時辨認此物質,並於再次接觸時產生免疫反應。但如果外來物質對身體無害時,免疫系統應產生忍耐反應。
遺傳基因直接影響過敏反應,尤以初生嬰兒為甚。初生嬰兒的免疫系統尚未成熟,忍耐反應亦未能完善。一般而言,嬰兒的免疫系統大概經過6個月才成熟,從某角度看,已達到成年人的免疫系統功能。可是,從近年的研究顯示,患有過敏症人士的免疫系統在2至3年還不到成熟階段,若此時接觸到抗原便有可能不產生忍耐反應。
嬰兒成長的初期環境因素相當重要。有研究指出,小孩在成長的初期所接觸的細菌抗原,會直接影響他們的免疫系統發展。接觸愈多的細菌抗原會加速他們的免疫系統成熟,從而增強免疫的忍耐反應。然而,現代社會的衛生環境理想,父母非常關注小朋友的衛生情況而減少了接觸病毒或細菌的機會,令小朋友在成長時的免疫系統沒有刺激,容易導致過敏症。
顧名思義,是指容易致敏的抗原。患有過敏症遺傳基因的嬰兒,他們接觸到某些抗原會特別容易產生起過敏作用,如貓毛、塵蟎、花生等。
當你對某類的致敏原產生起過敏作用後,每次再接觸時,都會出現過敏反應。
最常見的過敏反應有兩種:由抗體引起或細胞引起的過敏反應。
人體的免疫系統會製造一種名為免疫球蛋白E(或者IgE)的抗體,專門針對致敏原。當免疫系統產生抗體後便會經過血液進入體內各系統,如皮膚、氣管、腸胃等。這些部位含有肥大細胞,尤以皮下最多,而肥大細胞表面則有IgE認受體,於血液內的IgE結合。當致敏原接觸到肥大細胞表面的IgE抗體時,便觸發肥大細胞的活躍性。活躍後的肥大細胞會釋放一些發炎因子(如組織胺、白三稀素等),令病人產生過敏反應,如血管滲水、血管膨脹、痕癢、氣管收窄等等。此反應可以在短時間如數分鐘至一小時內產生。鼻敏感、哮喘、蕁麻疹、風疹、急性食物過敏、藥物過敏,昆蟲過敏等都是由第一類過敏反應引起。
免疫系統的T細胞對某些致敏原產生起敏作用,當T細胞再次接觸此類致敏原時,就會釋放一些因子,引起發炎反應。延遲性過敏反應通常會在接觸後24至48小時內發生。延遲性過敏反應可以造成皮膚濕疹 、接觸性皮膚敏感或食物造成的腸胃敏感等。
每種過敏症乃不同的免疫機制所引起,當你決定接受過敏測試時,要視乎哪一類的免疫反應來決定使用哪一種的過敏反應測試。
服用過敏藥亦一樣,不同的過敏症機制要利用不同的治療藥物,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若不小心便會造成診斷或治療上的失誤。